“云南”,省名。省會(huì )為昆明市。在云嶺之南,故名。
其境內有天池,因亦簡(jiǎn)稱(chēng)“滇”。即古百濮之地。秦時(shí)為滇國。漢(武帝)元封二年,開(kāi)置益州郡,屬益州部刺史,兼為牂牁郡西境、越雟郡西南境。東漢分益州郡西境置永昌郡。
唐時(shí)為南詔蒙氏所有,(宣宗)大中中時(shí),其自號“大禮國”。五代時(shí)段氏改國號“大理”,為蒙古蒙哥(元憲祖)所滅。至元十三年立“云南諸路行中書(shū)省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置“云南布政使司”。清為云南省。
另,府名(云南)。明洪武改中慶府置,故城在今昆名市。
又,縣名(云南)。漢置,屬益州郡。唐為匡州匤川縣地,后為張杲所據。號“白子國”。蒙氏改為“云南州”,段氏因之,又曰“品甸”。蒙古憲宗七年置千戶(hù)所,元至元十一年復為云南州,尋降為縣,明、清因之。公元1929年改名祥云。
附:【云嶺】即雪山。又名雪嶺、玉龍山。在今云南麗江縣(市)西北。山峰上插云宵,下臨麗江,積雪經(jīng)夏不消,壁立萬(wàn)仞,千里望之,若在咫尺,與松州(今四川松潘縣)諸山連接。唐貞元中,韋皋約云南共驅吐蕃於云嶺之外,即此。注:今稱(chēng)南嶺干脈在云南瀾滄江、金沙江之間者為云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