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數民族的節日和風(fēng)俗有:
1、傣族:孔雀舞。
節日:潑水節、關(guān)門(mén)節、開(kāi)門(mén)節。
2、壯族:崇拜祖先,信仰多神,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。
節日:中元節、牛魂節、三月歌、吃立。
3、土家族:崇拜土王,哭嫁。
節日:趕年,四月八、六月六、大端午、七月十五等。
4、黎族:婦女耳環(huán)多且重,熟稱(chēng)儋耳,男子以紅或黑布纏頭,稱(chēng)吊b。
節日:三月三、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。
5、苗族:自由對歌,戀愛(ài)。
節日:蘆笙節、苗節、春節、四月八、吃新年、龍船節、清明節等。
6、藏族:信仰藏傳佛教,以糌粑為主食,獻哈達。
節日:藏歷年、雪頓節、望果節、沐浴節、薩葛達瓦節等。
7、彝族:男子頭頂留一小塊頭發(fā),稱(chēng)天菩薩。
節日:火把節。
8、白族:信仰佛教,以白色為貴。
節日:年節、三月街、繞三靈、火把節、魚(yú)譚會(huì )等。
9、納西族:披羊披肩。
節日:三朵節、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火把節等。
有特色的民族節日和風(fēng)俗
壯族
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(huì )(祭龍節), 過(guò)小年(稱(chēng)“男人節”,又稱(chēng)“喊魂節”),隴端(壯語(yǔ),趕田壩之意)節,春節,陀螺節,花朝節 ,吃立節,螞拐節(青蛙節)。此外,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。如部分壯族正月(亦有在五月者)祭獻“老人廳”二月(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)盛行過(guò)小年。每年二月“祭龍”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。“祭龍”時(shí)由村中兩戶(hù)或數戶(hù)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歷需要的雞、豬等犧牲品;祭日,外寨人或騎馬、戴斗笠者不得通過(guò)寨心,習慣認為每年殺豬“祭龍”能使人畜平安,五谷豐登。三月祭雷神,栽完秧后并祭“田公”。七月“接祖”。八月各寨祭獻土地。十二月“送祖”。
蒙古族節日
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,蒙古語(yǔ)為“查干薩仁”,即白色的月。蒙古族的年節亦稱(chēng)“白節”或“白月”,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(guān)。此外還有祖魯節、麥爾節、祭敖包、打鬃節、那達慕、馬奶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