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body id="lwvve"><output id="lwvve"><xmp id="lwvve"><span id="lwvve"><input id="lwvve"></input></span>

    <label id="lwvve"></label>

    Skip to main content
     首頁(yè) » 美食

    去廣州吃什么最地道?

    2021年10月15日 16:07:16110

    廣州地道小食有以下這些:

      順記椰子雪糕

      荔灣區寶華路79號順記冰室制作的椰子雪糕是馳名遠近的西關(guān)歷史名牌小食。上世紀20年代由小販呂順首創(chuàng ),選用肥厚結實(shí)的椰肉作原料,加工成鮮椰絲后榨成椰汁,再配上新鮮的水牛奶和雞蛋、白糖,獨特的制作使雪糕格外軟滑可口,椰味濃郁,別具風(fēng)味。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國元首、貴賓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都曾慕名品嘗并津津樂(lè )道。自1956年以來(lái)均獲歷屆評比的“廣州市名牌美食”稱(chēng)號。

      伍湛記及第粥

      伍湛記及第粥是西關(guān)著(zhù)名的粥品之一,是具有半個(gè)多世紀歷史的名小食。創(chuàng )始人為伍湛,原稱(chēng)“三元及第粥”,系取封建時(shí)代科舉考試高中前三名(狀元、榜眼、探花)的意思而命名,選用上等油粘米、江瑤柱、腐竹和豬骨熬制粥底,再用新鮮的瘦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為粥料滾制而成,十分鮮味可口。自1956年以來(lái),在廣州市歷屆名菜美點(diǎn)展覽和美食節中被評為“名牌小食”,1997年更榮獲全國首屆“中華名小食”稱(chēng)號。西關(guān)許多店家都會(huì )制作及第粥,但正宗的及第粥則要到位于荔灣區龍津中路的“伍湛記粥品專(zhuān)家”里品嘗。

      此外,位于荔灣區下九路荔灣廣場(chǎng)南塔4樓的“西關(guān)人家”和第十南99號的荔灣名食家,均有經(jīng)營(yíng)。當你一踏人這些地方,即可感受到濃濃的西關(guān)人文風(fēng)情。

      蒸腸粉

      一種米制品,又叫布拉蒸腸粉,亦稱(chēng)卷粉、豬腸粉(因形似豬腸),“白如雪,薄如紙,油光閃亮,香滑可口”。抗日戰爭時(shí)期由泮塘荷仙館創(chuàng )制,現小食店、茶樓、酒家、賓館均有供應。它是將米漿置于特制的 多層蒸籠

    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,分別放上肉類(lèi)、魚(yú)片、蝦仁等,蒸熟卷成長(cháng)條,剪斷上碟。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、豬肉腸、魚(yú)片腸和蝦米(仁)腸;不加餡的則稱(chēng)齋腸;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。

      銀記豉油皇牛腸

      銀記豉油皇牛腸是由解放初期的吳銀師傅所創(chuàng ),她得名師傳授,用精制大米磨成米漿,蒸制成拉腸粉,用新鮮牛肉配以姜計、白酒、生抽、生油、麻油、味粉、糖、鹽、胡椒粉等調料作餡,再澆上特級生油、豬油、生抽、味精、糖、開(kāi)水、枧水配制的醬油,就制成香濃爽滑、白如雪、薄如紙的可口腸粉,深受食客歡迎。早在5O年代已馳名廣州,成為婦孺皆知的西關(guān)名小食。1983年還獲“廣州名小食”稱(chēng)號。在荔灣區文昌北路167號的老店和上九路、惠福東路、東川路新開(kāi)的分店以及荔灣區“西關(guān)人家”里,都可嘗到這一名牌小食。

      炒田螺

      田螺與石螺不同,它的特點(diǎn)是殼薄肉厚。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,便會(huì )產(chǎn)生一種香中有辣,辣中帶甜的怪味。這一怪味,不但南方人喜歡,連北方人、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,常常在 街頭小食

    檔(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里),圍著(zhù)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。炒時(shí),還可放上辣椒、蔥或蒜、豆豉、鹽等調味料品,使其味道更佳。

      沙河粉

     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制品。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。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,磨成粉漿蒸制,切條而成。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。其粉潔白薄韌,食法有干炒、濕炒、泡(湯粉)食、涼拌等。沙河大街的沙河飯店專(zhuān)門(mén)有沙河粉專(zhuān)席,除咸食、甜食外,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,色彩繽紛,味道各異。

      果蒸棕

      這是當之無(wú)愧的廣東特產(chǎn)!據說(shuō),它的起源在肇慶,那些正宗的果蒸棕體形無(wú)比巨大(當然是比起我們平時(shí)能買(mǎi)到的那些)。而流傳到廣州,廣州人把它推陳出新,發(fā)展到現在,已經(jīng)有了好多新品種:瑤柱棕,菠籮棕,豆沙棕...... 但是,就我而言,我還是喜歡最傳統的果蒸棕。

      和味牛雜蘿卜

      和味牛雜蘿卜據說(shuō)是光緒年間一個(gè)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(fā)明的。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,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。出于宗信仰,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,故一個(gè) 回民廚師

    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(kāi)了一家牛香店。他用牛腸、牛膀、牛肺、蘿卜用加了花椒、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炆好幾個(gè)小時(shí),等牛雜炆透了,而蘿卜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后,再剪開(kāi)小塊,用小竹簽串著(zhù)醮辣椒醬吃,曰為和味牛雜蘿卜,入口回味無(wú)窮。此味一出,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(lái)光顧。于是,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,和味牛雜蘿卜一味流傳至今了。

      艇仔粥

      舊時(shí)廣州西郊,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(shù),叫做荔枝灣,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里。每逢夏日黃昏,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來(lái)此游玩,游河小艇穿梭往來(lái)。其中有小艇專(zhuān)門(mén)供應艇仔粥。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,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(mài)過(guò)去,很受歡迎。漸漸地,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。

     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(yú)片作配料,后來(lái)還增加了海蜇、炒花生仁、涼皮、蔥花、姜等,吃前當即煮粥滾制,芳香撲鼻,熱氣騰騰,十分鮮甜。無(wú)論在街頭食肆,或如白 天鵝賓館

    那樣的五星級酒樓,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。

    評論列表暫無(wú)評論
    發(fā)表評論
    一级特级全黄,韩国毛片在线,阿v网站免费精品,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元谋县| 逊克县| 台安县| 纳雍县| 双鸭山市| 谢通门县| 竹山县| 唐山市| 子洲县| 高州市| 资溪县| 永修县| 陕西省| 饶阳县| 东丽区| 乌审旗| 安龙县| 乐山市| 涪陵区| 秭归县| 长治县| 镇宁| 郎溪县| 永清县| 靖边县| 垦利县| 阳新县| 巴南区| 潼关县| 普兰店市| 隆安县| 华池县| 吴堡县| 修文县| 千阳县| 平阴县| 安新县| 永福县| 额尔古纳市| 巧家县| 商都县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