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朝鮮族】: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,主要有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老人節等。還有三個(gè)家庭的節日,即嬰兒周歲生日、回甲節(60大壽)、回婚節(結婚60周年紀念日)。每逢回甲節、回婚節時(shí),子女、親友、鄰居都向老人祝福、祝壽。
【東鄉族】: 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,每年有三大節日,即開(kāi)齋節、、圣紀節,都來(lái)源于伊斯蘭教。
【怒族】: 主要節日有:春節,怒語(yǔ)稱(chēng)“吉佳姆”,又稱(chēng)盍司節;仙女節,又稱(chēng)鮮花節,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,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;祭谷神,怒語(yǔ)稱(chēng)“汝為”,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,時(shí)間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九日,舉行祭祀活動(dòng),祈禱谷神保佑。
【塔塔爾族】: 塔塔爾語(yǔ)叫“古爾邦艾提”,是阿拉伯語(yǔ)的音譯借詞,阿拉伯語(yǔ)“卡爾邦”,意為“獻身”。,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,即“肉孜節”之后70天。、開(kāi)齋節、圣紀節三大節日。
【納西族】: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,如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,但春節的活動(dòng)內容卻與漢族不同,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。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,納西族也有。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,主要是騾馬會(huì )、農具會(huì )、龍王會(huì )和朝山會(huì 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