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指引
教育部等11部委在2016年末的時候發(fā)布了《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》,說明認可這事件兒。
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(chuàng)新形式,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,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。
最關鍵的一點是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,創(chuàng)新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,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,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;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,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,從小培養(yǎng)學生文明旅游意識,養(yǎng)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。
2.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指引圖片
研學旅行是以公益性為主的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銜接,屬于學校課程體系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范疇,各學科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研學旅行活動的基礎,研學旅行活動也是對各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培育成效的實踐檢驗。
總目標:研學旅行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親近和探究自然,接觸和融入社會,關注和反省自我,體驗和感受集體生活,使中小學生養(yǎng)成價值認同、實踐內化、身心健康、責任擔當等意識和能力。
學段目標:研學旅行課程針對基礎教育三個學段,主要覆蓋小學四至六年級,初中一、二年級,高中一、二年級共七個年級。研學旅行課程各年齡段學生的生理、心理發(fā)育有很大不同,學生通過研學旅行課程培養(yǎng)的價值認同、實踐內化、身心健康、責任擔當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因年齡而導致的程度差別。詳細內容小伙伴們可以進入“研學旅行交流中心”在線學習欄目“視頻直播”進行課程學習,或者咨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。
3.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基本原則
教育教學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研學旅行時間,原則上每學年安排1至2次,小學四、五、六年級1至3天,初中一、二年級1至5天,高中一、二年級1至7天的研學旅行,盡量錯開旅游高峰期。
研學旅行課程是體現(xiàn)研學旅行教育性的核心。主要包括革命傳統(tǒng)、中國歷史文化、傳統(tǒng)民族文化、地域特色文化、特色農業(yè)與現(xiàn)代化建設、科普教育、勞動教育、國防體驗、安全教育、生態(tài)文化、國際理解和成長實踐等方面。
4.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設計
流程:1、到哪里去,哪些人去,去看什么。
2、聯(lián)系車隊,保證運輸。
3、制定安全方案,及時解決突發(fā)事件。
4、進行宣傳,落實措施。
5. 有關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最新政策
1.有利于中小學生了解國情、熱愛祖國、開闊眼界、增長知識,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、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。
2.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激發(fā)學生對黨、對國家、對人民的熱愛之情。
3.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,創(chuàng)新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,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,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。 3.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,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,從小培養(yǎng)學生文明旅游意識,養(yǎng)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。
6.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方案
上午前往都江堰景區(qū),探秘水利工程的神奇——中午古城區(qū)品特色中餐——下午前往灌區(qū)映像,普及農耕文化知識——晚上城區(qū)龍?zhí)稙趁朗场胱〕菂^(qū)酒店、民宿。